
网络和分布式计算
作者:未知
摘要:分布式计算研究主要集中在分布式操作系统和分布式计算环境研究两个方面。但随着Internet技术的急速发展,分布式计算的探究热点也从以分布式操作系统为中心的特色模式转化至以网络计算系统为中心的实用分布式技术,并获得了较大的顺利。
关键词:分布式计算;中间件技术;P2P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4-0000-02
Net&Distributed Computing
Cui Lisheng
(Computer Application&Technology College,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ollege, Chengdu 610059,China)

Abstract:Distributed computing research focuses on distributed operating systems and distributed computing environments two aspects. Bu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the research focus on distributed computing to distributed operating system from the traditional model center switch to a network-centric utility computing platform distributed technology, and achieved considerable success.
Keywords:Distributed computing,Middleware technology,P2P technology
一、分布式计算技术的工作原理
要想谋求分布式计算,首先将要满足三方面的条件:
(一)计算机之间必须可互相通信
(二)需要有推进的规则(例如,决定谁第一个通过,第二个做什么,如果某事故失败会出现哪些情况等)
(三)计算机之间必须才能互相寻求
只有满足了这三点,分布式计算才有也许实现。
二、分布式计算技术
(一)中间件技术
中间件是基础工具,是分布式平台中介于应用层跟网络层的一个功能层次,它无法屏蔽操作系统(或网络协议)的变化,实现分布式异构平台之间的互操作。分布式应用工具通过这些硬件在不同的科技之间共享资源。中间件位于客户机服务器的操作系统之上,管理计算资源跟网络通信。它扩展了C/S结构,形成了一个包括客户端、中间件和服务器的多层结构。基于中间件的分布式计算技术以中间件为桥梁,通过把数据转移至计算之处的计算方法,把网络平台的所有部件集成为一个连贯的能操作的异构平台,从而超过网络“透明”的目的。
(二)网格技术
网格计算是借助Internet把分散在各处的硬件、软件、信息资源连接作为一个巨大的整体,从而促使他们无法运用地理上分散于各处的资源,完成各类的、复杂的计算跟数据处理的任务。网格计算无疑是分布式计算技术通向计算时代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网格的机制结构是有效进行网格计算的重要基础,到现在为止非常重要的网格模式结构有两个:
1.是以Globus项目为代表的五层沙漏结构,它是一个以协议为中心的框架。
2.是与Web服务相整合的开放网格服务结构OGSA(Open Grid Services Architecture),它与Web服务一样都是以服务为中心。但是,所有的网格平台都有这种一个基本的、公共的体系结构:
(1)网格资源层:它是组成网格平台的软件基础。包括Internet各种计算资源,这些计算资源通过网络设施连接起来。

(2)网格中间件层:它是一系列工具和协议插件。其用途是屏蔽资源层中计算资源的分布、异构机理,向网格应用层提供透明、一致的使用接口。
(3)网格应用层:它是客户需求的准确反映。在网格操作系统的支持下,提供平台可接受的语言、Web服务接口、二次开发环境和软件,并可配置支持项目应用、访问的硬件等。
(三)移动Agent技术
目前还没有一个关于移动Agent的准确定义,我们通常觉得移动Agent是一类可在自己控制之下从一台计算机移动至另一台计算机的自治程序,它们可为分布式应用提供便利的、高效的执行框架。移动Agent是一类特殊的工具Agent,可以看成是工具Agent技术与分布式计算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不仅具备软件Agent的基本特征――自治性、响应性、主动性和推理性外,还带有移动性。即它可以在网络上从一台主机自主地移动到另一台主机,代表用户完成指定的任务。由于移动Agent可以在异构的软、硬件网络环境中自由移动,因此这些新的计算方式可有效地减少分布式计算中的网络负载、提高通信强度、动态适应差异的网络环境,并带有很高的安全性和容错能力。但现在,所有的移动Agent系统还都更不成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弊端。所以,我们可以把现今的诸多Agent系统看成是实验室系统,它们离真正实用的产品也有很高的距离。
(四)P2P技术
P2P平台由若干互联协作的计算机组成,是Internet上实行分布式计算的新模式。它把C/S与B/S平台中的角色一体化,引导网络计算方式从集中式向分布式偏移,也就是说网络应用的核心从中央服务器向网络边缘的终端设施扩散,通过服务器与服务器、服务器与PC机、PC机与PC机、PC机与WAP手机等它们之间的直接交换而签署计算机资源与信息共享.此外一个P2P平台至少要具备如下特征之一:
1.系统依存于(非中央式服务器)设备的主动协同,每个成员直接从其它成员而不是从服务器的参与中受益。
2.系统中成员同时扮演服务器与客户端的角色。

3.系统应用的客户无法意识到彼此的存在,构成一个虚拟或实际的群体。P2P技术已演进为一种重要的分布式计算技术,典型代表就是Napster。
(五)Web Service技术
Web Service技术是对Web进行扩展网格计算与分布式计算,为相互间连接的硬件提供服务。Web Service技术是一种分布式应用程序,它可以借助编程并使用标准的Internet协议,像HTTP和XML,将功能展示在互联网和网内部。Web Service结合了以模块为基础的研发体系及其Web的出众性能,一方面,Web Service和模块一样,具有黑匣子的用途,可以在不关心功能如何推动的状况下重用;同时,与特色的模块技术不同,Web Service可以把不同平台研发的不同类型的用途块集成在一起,提供互相之间的互操作。我们也可以觉得Web Service技术是以Internet为载体,通过将紧密连结的、高效的n层技术与面向消息、松散连接的Web概念相结合来推动的。Web服务是一种构建在简单对象访问协议(SOAP)之上的分布式应用程序,其实质是由XML通过HTTP协议来调度的远过程调用实现Web服务的机制结构。
参考文献:
[1]Middleware white paper.International Systems Group.Inc网格计算与分布式计算,1997,2
[2]都志辉,陈渝,刘鹏.网格计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Foster I,Kesselman C,Nick J,et al.Grid Services for Distributed System Integration[J].Computer,2002,35,6:37-46
[4]Tbai T,Lam H Q..NET框架精髓[M].王敏之.北京:电力出版社,2001
[5]胡道元.计算机网络(高级)[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6]王柏,王红熳,邹华.分布计算环境[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0
本文来自电脑杂谈,转载请注明本文网址:
http://www.pc-fly.com/a/jisuanjixue/article-136601-1.html
具体情况不清楚可以警告一下不走开必要击沉
弄僵后反而弊大于利
忍无可忍
说的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