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11-34(a)显示它是一个简单的多谐振荡器,它由两个NOT门,一个电阻R1和一个电容器Cl组成. 在电路中,U01和U02是两个输出信号. 图11-34(b)显示了该电路两个输出端子的输出信号电压波形.


1. 电路分析
接通电源后,非门A的输入端子上的电压为低电平,因此非门A输出高电平,即此时U01输出高电平. 此高电平被加到NOT门B的输入上,NOT门B的输出为低电平,即U02为低电平,电路进入暂时稳定状态,如图11-34所示. (b).

因为U01输出高电平且Uz为低电平,所以U01通过电阻R1对电容器C1充电,其充电环路是NOT门A→Rl→Cl→NOT门B→NOT B的输出内部电路连接到地线. 这种充电使Cl充电到左侧的正电压和负电压.
随着上述充电的进行,非门A的输入端子处的电压升高. 当“非”门A的输入端子上的电压上升到一定电平时,“非”门A的输入端子处于高电平,电路开始反向,从而导致“非”门A的输出为低电平,即非门振荡器频率,U01跳到低电平. 该低电平被加到非门B的输入上,这使得非门B的输出为高电平,即U02为高电平,然后电路进入另一个临时稳定状态,如图11-34(b)所示.


电路完成上述一个周期的振荡后,随着电容器C1的再次充电和放电,电路进入第二个振荡周期.

2. 图片摘要
从以上电路分析可以看出,由TTL门电路组成的不稳定电路具有与分立元件电路相同的电路特性. 关于此电路的工作原理,还应解释以下几点:
(1)该电路的分析方法主要是非门电路的反相分析,以及电容器Cl的充放电电路的分析.
(2)上述电路是通过从接通电源直到进入振荡状态为止的电路的正反馈来实现的. 该正反馈回路是: 设置非门A↑输入端的电压→非门A的输出端电压→非门B的输出端→非门A的输入端电压↑(通过电容器Cl, Cl两端的电压不能突然变化). 这是第一次转换,第二次转换(正反馈)将在Cl的反向充电后发生. 所以一次又一次.
(3)在上述电路中,通过适当地调节电阻器R1的电阻,可以保证电路振荡,并且普通电阻器R1的电阻为100至100Ω.
(4)当电路的工作频率不高时,上述电路的振荡周期为T≈2.3RC(标尺为电路中R1的电阻,C为电路中Cl的电容)电路). 如果电路的工作频率很高,则UMG8N的振荡周期必须考虑两个非门A和B的延迟时间非门振荡器频率,因此振荡周期会更长.
本文来自电脑杂谈,转载请注明本文网址:
http://www.pc-fly.com/a/dianqi/article-201327-1.html
是不是理亏
我觉得这样是很有道理的